明信片、郵票、帆布袋、圖書、宣傳單頁……一紛紛具有地域特色的垃圾分類宣傳品映入了記者眼簾;在公共區域,更將垃圾分類與當地特色農民畫結合,令人印象深刻。1月22日,記者走進冶山街道,在這個蘇皖交接的南京小鎮,見識了垃圾分類原來還可以這樣做。
今年才32歲的朱王群為了照顧孩子選擇了做指導員,在她看來,作為指導員,每天和居民打交道很有趣,也正是她積極向物業進行建議,經過物業的反饋,街道組織專業的畫師把深受居民喜歡的冶山農民畫繪到了分類收集房的外墻上。如今走在冶山街道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充滿地域特色的農民畫,內容都是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普及。通過這種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垃圾分類在這里深入人心。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月1日強制分類工作啟動的當天,冶山街道廚余垃圾總量僅僅0.7噸,12月1日增至3.3噸,到2021年1月21日已經達到4.5噸,已經占該街道當天垃圾總量的25%。據了解,下一步,區垃分辦將在冶山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推進的基礎上,在全區展開生活垃圾混投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強化居民分類習慣。
在活動現場,市城管局相關工作人員高度評價了冶山街道的做法:“六合地處南京北大門,垃圾分類工作基礎較好,通過強化物業主體責任,融入地方農民畫特色,垃圾分類有了較好的進展。下一步,城管、房產和街道要各司其職,深入探索,緊扣居民分類習慣的養成,形成工作合力,將垃圾分類繼續向縱深推進?!?/p>